Data analysis

練習專案二:拿破崙征俄戰爭 1


專案介紹(Introduction)

Minard 的 1812 年拿破崙俄國戰役圖是一個經典的數據視覺化案例。 本專案的目標是復刻Charles Minard’s Napoleon’s disastrous Russian campaign of 1812這份視覺化,並使用現代工具(Python、Matplotlib 等)。 描述法軍在長距離的路線天氣變化人員傷亡狀況。可視化後能清楚呈現拿破崙軍隊如何在惡劣條件下大幅減少兵力。

  • Minard 圖(Minard’s Map) 是 19 世紀法國土木工程師 Charles Joseph Minard 在 1869 年製作的一張著名資訊視覺化地圖。這張圖表描述了 拿破崙 1812 年遠征俄國 時,法軍的 行軍路線、兵力變化、氣溫 和 時間 等重要資訊,被譽為歷史上最偉大的資訊視覺化之一。

圖表構成(Chart Composition)

  • 軍隊移動路徑(厚度代表兵力)

    • 軍隊從 法國→俄國莫斯科(前進:淺棕色),再 撤退回法國(回程:黑色)。
    • 線條的寬度表示軍隊人數的變化,兵力逐漸減少。
  • 地理資訊(地圖與地名)

    • X 軸與 Y 軸對應軍隊在歐洲的 經緯度。
  • 氣溫變化(折線圖)

    • 圖下方用折線圖標示 撤退期間的氣溫,顯示 12 月時軍隊面臨極寒(-30°C 以下)。
  • 時間軸

    • 軍隊在各個地點的日期被標示出來,讓人能夠追蹤進度。

圖表意義(Chart Significance)

  • 清楚呈現災難性損失

    • 法軍從 42 萬人 出發,最後只有 1 萬人 生還!這張圖一眼就能讓人理解這場戰役的毀滅性結果。
  • 結合多維數據(地理 + 數量 + 時間 + 氣溫)

    • 這張圖同時顯示了 地點、兵力、時間、天氣,被視為 資訊視覺化的經典範例。

圖表應用(Modern Applications)

現在,這種 多變數資訊視覺化方法 被廣泛應用於:

  • 歷史戰爭分析
  • 疫情擴散路線圖
  • 物流與供應鏈
  • 移民與人口變遷


如何復刻(How to Reproduce)

  • 資料需求。
    • X 軸:經度。
    • Y 軸:緯度。
    • 顏色:進攻/撤退。
    • 粗細:軍隊人數。
    • 時間軸:資料日期。
    • 折線:氣溫。
  • 視覺化需求。
    • 概念驗證:matplotlib
    • 成品:matplotlib, basemap